
地基基礎檢測簡述
建筑埋在地面以下的部分稱為基礎。承受由基礎傳來荷載的土層稱為地基,位于基礎底面下第一層土稱為持力層,在其以下土層稱為下臥層。地基和基礎都是地下隱蔽工程,是建筑物的根本,它們的勘察、設計和施工質量關系到整個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。
在建筑設計之前,必須進行建筑場地的工程地質勘查,并對地基上(巖)進行物理力學性質試驗,從而對場地工程地質條件做出正確的評價,這是做好設計和施工的先決條件。因此,我國早已規定,沒有勘察報告不能設計,沒有設計圖紙不能施工。
![]() |
![]() |
病害
(1)濕陷性黃土地基被水浸濕下沉。黃土狀土和黃土在我國特別常見,地層全、厚度大,從東向西分布在黑龍江、吉林、內蒙古、山西、陜西、甘肅、寧夏、青海等地總面積約63.5萬平方千米。
(2)膨脹土地基干濕變形。膨脹土在我國四川、云南、貴州、河南、河北、湖北、廣西等省、自治區分布較為廣泛。這種土吸水后體積膨脹,失水后體積收縮。因此,作為房屋的地基,就會造成基礎位移,房屋和地坪開裂、變形,甚至遭到嚴重破壞。
(3)季節性凍土的凍害——土的凍脹、融陷特性。土顆粒凍結時,發生體積膨脹隆起成丘。凍脹主要是大氣的負溫度傳人土中時,土中的自由水首先凍結成冰晶體,隨著土溫繼續下降,結合水的最外層也開始凍結,使冰晶體逐漸擴大,結合水膜變薄,使得水膜中的離子濃度增加,產生的滲附壓力和分子引力。
(4)軟土地基發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及破壞癥狀。房屋建筑在軟土地基上,因土質不均勻、房屋體形復雜、上部結構荷載差異大,或房屋整體剛度差等原因,造成基礎的不均勻沉降,在上部結構相應部位會發生開裂或其他破壞現象。
(5)房屋高差產生沉降差。房屋立面高度差異較大且連為一體,房高部分地基有較大的沉降,低層部分沉降小,使靠近高層的低層墻體上出現局部傾斜,縱墻上出現斜裂縫。
(6)雜填土層地基下沉。雜填土主要出現在一些古老的城市和工礦區,由于人們長期生活居住和生產活動,常常在地面低洼處任意堆積著一定厚度的雜填土,常見的雜填土有碎磚等建筑垃圾,生活中排出的爐灰及蔬菜根、葉等廢物,現代工業生產排放的礦渣、爐渣等工業廢料。
(7)因設計、施工、使用的考慮不周和管理不善使地基基礎及上部結構發生病害,通常的損傷原因有淤泥質土層處理不當、地基下層有古墓、地基受水浸泡或失水、地基受有害介質侵入、基礎材質不合格、使用管理不善、相鄰基礎的影響、設計考慮不周等。
地基基礎檢測可分為地基檢測和基礎檢測。
地基檢測包括地基土層的分布及其均勻性,軟弱下臥層、特殊土及溝、塘、古河道、墓穴、孤石、防空洞等的檢測;地基土的物理力學性能與地下水的水位及其腐蝕性的檢測;砂土及粉土的液化性質、軟土的震陷性質以及場地穩定性的檢測等。地基的檢測方法可以分為三類:
①鉆探、坑探、槽探或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;
②原狀土室內物理力學性能試驗;
③原位試驗。
基礎檢測包括基礎類型、材料、尺寸及埋置深度;基礎開裂、腐蝕或損壞程度;基礎材料的強度等級;基礎的傾斜、彎曲、扭曲等情況;樁基礎的入土深度、持力層情況和樁身質量等?;A的檢測一般采用局部開挖的方法。